预制菜的兴起,自热食品“岌岌可危”?
作者:大趋智能科技发布日期:2023-08-07浏览人数:224
答案如下:
01预制菜的狂奔,自热菜的“危机”
如今生活的快节奏已经让打工人快喘不过气来,回到家时更没有精力去制作晚饭。而预制菜的兴起,成为了打工族的“掌上明珠”。
只需微波炉“叮”热几分钟,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可以上桌,甚至省去了点外卖等外卖的时间。
根据德勤数据统计显示。在2021年中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约5500亿元,未来5年的复合增速中有望达到13%,在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元。
同样能满足消费方便快捷的需求,与自热食品相比,甚至能让想做美食却怕做不好的消费者享受做大菜,做好菜的多重体验感。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自热食物是否会被预制菜品取代而淘汰?
小店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预制菜与自热食品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赛道。
02预制菜≠自热食品
首先说明:预制菜与自热食品之间不存在“有我没你,有你没我”的竞争关系中,更多是一种相辅相成。
①概念上:预制菜,顾名思义就是需要进行“预制”“预热”,预制菜已经算是半成品的品类,只要稍微加热或者煮熟就可以完成一道菜肴;
自热食品,是指不依赖电、火等方式加热,而用自带发热包加热的预包装食品。使用时,一杯凉水即可制作出热气腾腾食物。
预制菜跟自热食品最大的区别是会重新加热一次,对于食物的风味和口感会有一些不同。
②消费上:自热食品如自热火锅,泡面等食物,基本都是加水等待就可以进食。在针对的人群中,自热食品更多的是受到大学生、刚工作的应届生或职场人的喜爱。
预制菜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会做饭、注重健康,对食品安全要求高,生活质量相对较高,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群体。其中,有家庭和孩子,更注重健康和生活品质的都市人群占大多数。
因此预制菜和自热食品的目标消费人群并不完全重合。
③场景上:消费者选择吃自热食品,多是在独自进餐、加班熬夜、外出旅行等场景下;但预制菜则更多出现于家庭用餐、聚餐或在飞机上用餐等场景下。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预制菜和自热食品都是人们方便、迅速解决一顿饭的方案。但相对自热食品,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期望会更高,希望“吃好”的这一诉求会更明显。
03原地踏步不是好对策
虽然自热菜与预制菜互不干涉,但如果预制菜一直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替代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预制菜品牌可以通过自热食品在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思考和引以为鉴。
“菜品都一个样,口味都没什么区别”
“这个佛跳墙一点都不好吃,价格也不便宜还不如点成外卖”
“这个一看就很明显全是调味料,一股工业味道都不新鲜”
……
诸如此类的问题络绎不绝,从消费者的角度我们可以总结出:同质化问题、食品安全品质问题、营养损失和性价比低等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预制菜想要突破自热食品的窘境,还需要在下足功夫。
面对用户指出菜品单一和食品营养流失等问题,我们可以在原有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增加菜色,提升口味。在创新上以健康、安全、美味为定位制作发展;
针对用户口味的多样性进行变化,开发差异化特色佳肴。当下消费降级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下,极致性价比也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衡量标准。
价格上,预制菜倘若与外卖的价格基本无差,甚至比外卖价格还高,那就很难吸引到消费者,需要时刻关注市场行情进行价格的完善与调整。
04 结语
预制菜虽然与自热食品之间不会相互竞争,但该行业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仍以中小企业为主,竞争非常激烈。未来随着市场的充分竞争,预制菜企业将会更加集中,有原材料生产能力、供应链优势、品牌知名度高和特色菜品的企业将更有优势。
上一篇:热敏打印机:高效快捷的打印利器